MTC智慧猪场管理
2015-11-13

《国际猪业》专访上海麦汇创始人杨彤先生:发展智慧猪场,需要转变观念

近日,《国际猪业》采访了上海麦汇创始人杨彤先生,我们将采访内容汇总分享给大家:


《国际猪业》:
今年以来,有媒体发布信息称,“时尚养猪达人”用智能手机轻松管理自家猪场。据您了解,目前类似手机养猪的智慧猪场管理系统在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应用潜力有多大?目前落地情况如何?

杨彤:

可以说,手机养猪属于智慧猪场管理系统的应用。其实,智慧猪场是从智慧农业引发出来的,也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养猪实践中,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终端平台对农牧养殖业生产进行控制和管理,使传统养猪业更具有 “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养猪场外,智慧猪场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延伸到饲料、动保、生猪产品溯源以及种猪繁育、生猪产业链电商、生猪交易市场预测等领域。目前,国内开发智慧猪场管理系统的企业大大小小有十多家,其在养猪企业的落地情况目前尚没有完整的确切数据。以包括智慧猪场在内的 MTC智慧农场管理系统来说,主要是结合 SAP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和商务智能解决方案的管理理念,为国内农牧企业和中小型养殖场量身定制的信息化方案,目前已在国内上百个农场成功落地,其在生猪行业的应用情况还比不上家禽行业。

 

 

同时,我们看到,在国内农牧养殖业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养猪业,目前在种猪品种、饲料原料特别是大豆、玉米的供给方面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在智能设备改进、养猪技术创新、养猪效率提升等方面还有极大提升空间,虽然目前智慧猪场推广与应用还在初级阶段,但是其应用潜力普遍看好。

《国际猪业》:
同为智慧农场管理系统,一个面向家禽,一个面向生猪,为什么推广应用不同?您认为,智慧猪场管理系统在国内大范围落地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杨彤:

前几年,我们在养鸡一条龙行业信息化管理有一些成功应用的经验。我觉得既然智慧鸡场管理系统可以直接推广给养鸡企业应用,那么把此模式移植就可以直接推广智慧猪场管理系统到养猪企业。后来发觉,之前的想法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从目前我在国内一些地区的猪场调研情况来看,要让智慧猪场管理系统走进猪场,主要有两大挑战:一是我们国家生猪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二是国内生猪行业市场不太成熟,这方面主要是养猪人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变过来上升到成熟的管理理念。一方面,从产业规模集约化程度来看,生猪较家禽差距相当大。有数据显示,截至 2008年,全国年出栏 1万只以上规模的商品代肉鸡养殖场出栏总数占全国规模养殖场总出栏数的 72.7%;2013年,这一数据超过 75%。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生猪出栏量达到 7.35亿头。以温氏集团为例,2014年上市肉鸡约 6.97亿只,占全国肉鸡上市量的比例超过 10%;同年,温氏集团出栏生猪超过 1200万头,仅占当年全国生猪出栏量的 1.6%左右。以此估计,国内排名前 10位的养猪企业年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年出栏量比例还不到 20%。目前,国内猪场总数 6700多万个,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占一半左右。美国猪场总数仅 7.1万个,但 5000头以上猪场占 60%。

 

 

另一方面,就国内生猪行业市场而言,与养殖业发达国家相比较还不够成熟,而“猪周期 ”和“养猪人的传统观念 ”这两点特征比较明显。

以“猪周期 ”来说,肉价涨 →母猪存栏量大增 →生猪供应增加 →肉价下跌 →大量淘汰母猪 →生猪供应减少 →肉价上涨。如此形成 “一年亏、一年平、一年赚 ”的波动,对行业健康发展构成不利影响。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生猪行业数据信息滞后。在美国,农业数据资源采集及分析方面采取以行业协会为主体,构建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全面采集、整理、保存了与美国及国际有关的大量农业数据资源。在这方面,虽然我们国家的农业部也在开展相似的数据统计工作,但普遍存在数据准确性差,采集方式落后等问题。

目前,中国相关数据监测指导机制还不够完善。中国农业部通常会在当月中旬发布上个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生猪出栏的相关信息,其数据采集来自国内 4000个监测点。对于国内体系庞大的国内生猪行业市场而言,当看到这一信息时,它已经发生半个月了,因此存在一个信息滞后的过程,其信息也不够完整。就某一地区养猪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需要的是及时的、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从这一层面来讲,国内养猪企业持续进行产能调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数据支撑力不够充足。

说到观念,我个人觉得,国内不少猪场管理层很大程度上以传统观念来看待智慧猪场管理系统的应用,有点像 “只缘身在此山中 ”的感觉,依然坚持 “我的猪场我管理 ”的信条。有的养猪人认为,你的智慧猪场管理系统,不就是利用传感器、“物联网 +”开发的管理软件,这个他自己投入资金也可以做;有的养猪人觉得引进智慧猪场管理系统投入成本高,软硬件加起来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甚至更高,到底用了有多大好处,看不见摸不着,持观望态度;还有的养猪人以与饲料企业合作的思路来看,他花钱买你饲料,你得免费为他提供服务;如果让他为智慧猪场管理系统支付服务费用,一般还不认同这个服务的价值。

 
 《国际猪业》:
从刚才分析来看,直接推广受阻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让智慧猪场管理系统走进国内猪场?切实为提升猪场效益服务

杨彤:

这个问题,我在实地考察全国各地的猪场后思考了许久,受“互联网 +”的启发,我们找到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也可以说是新的服务理念。从目前了解的一些表象来看,我个人觉得国内养猪行业有 “三高一低 ”的特点。一是高科技:在国内举行的一些生猪行业国际论坛上,演讲的绝大多数是教授博士,探讨话题已经深入到细胞组织、胚胎发育、营养配方、健康管理等专业领域;而现实情况是,国内基层的专业养猪人才还比较缺乏;二是高风险,这主要是疾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三是高投资,投资一个年出栏 1万头的猪场,起码得 2000万~ 3000万元。“一低 ”就是低收益,与前面讲的 “猪周期 ”有关,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国内生猪市场趋向于由市场自身调节的常态化发展,但是还有诸多需要持续完善的地方。

 

 

《易经》告诉我们,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基于此,我们需要通过改变自身服务理念,进而引导一些中小养猪企业改变传统管理观念。事实上,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猪场效益提升涉及上下游诸多行业。其中,关系紧密有饲料、设备、动保、兽医以及屠宰加工行业。但是猪场是核心,需要提高肉料比、提升生产效率,需要预防疾病、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需要专业化与精细化管理,需要下游市场信息反馈等等。

因此,我们的思路由之前的点对点转变成点对线,我们免费向养猪企业提供智慧猪场管理系统,服务面向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做多用户猪场管理云平台。比如说,某一区域养 1000万头猪,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个区域的生猪养殖场系列数据做及时准确分析,这样就可以形成大数据效应,不但能为这一区域的猪场服务,也能更好地为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撑,进而在打通生猪产业链方面有所为。

事实上,智慧猪场管理系统还可以为生猪产业链企业提供市场风险监控、管理和金融增值等服务。现有系统主要是集中在猪场的经营管理,增加金融模块能够帮助猪场老板了解饲料原料成本和猪价的走势。通过在适当的时机买入原料和卖出生猪,能够尽可能实现利润较大化,如果再能与期货交易市场挂钩,更能降低市场风险,达到套期保值的目标。这无疑是提升了系统对猪场老板的价值。

在经济管理方面,国内与欧美等国外发达国家不同,以养猪产业链企业来说,国外是基于已发生事实与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预测评估,国内养猪企业是下指标、定目标,单方面追求短期利润,这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大势是不相适应的。我们服务转向生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就是在基于强大数据支撑的基础上,用事实说话,对产业链行业市场进行有价值的分析预测,让智慧猪场管理系统真正发挥大数据的作用,避免因信息滞后及风险评估偏差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以此对猪场管理形成正面影响,因为生猪生产周期较家禽要长,有准确的分析预测尤显重要。

 
《国际猪业》:
智慧猪场管理系统本身存在哪些风险?如何防范诸如网络中断、黑客攻击、电脑或手机中毒以及原始数据造假或失真等情况造成风险?

杨彤:

就目前国内外互联网环境而言,风险普遍存在。从我们智慧猪场管理系统本身来说,在开发过程中就已对诸如网络中断、黑客攻击、电脑或手机中毒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了严密的技术设计和系统保证。通常情况下,这些风险都是可控的,完全可以保障用户安全使用。同时,一线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掌握熟练程度及操作技能水平也很重要。对于数据造假的问题,的确不容忽视。之前我到国内一些农场调研时了解到,有时候也有猪场一线人员做不实记录虚报母猪产仔数的现象。比如说,一胎生 12头仔猪,记录上报 10头;另一窝胎产 8头,记录上报时把那未报的两头算到一起上报 10头。我个人觉得,这与不成熟的企业管理方式有一定关系,当然也与养猪人才培养机制落后于猪业发展有关联。我一直觉得,国内生猪行业需要改变,而且改变的空间较大。

 

 

《国际猪业》

谢谢杨总接受我们的专访,预祝智慧猪场管理系统能为广大养猪人带来真正的观念改变。
 

【关于MTC智慧猪场管理平台】

该平台集云计算、大数据性、集成性、移动性等多项当前簇新技术于一身,可为养猪企业建立起无地域限制的养殖生产标准、计划管理、养殖过程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利润分析、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体系及即时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台,更快的部署时间、更低的培训成本、较少的软件投入、更容易适应猪场现有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更容易实现投资回报,MTC智慧猪场管理平台将帮助养猪企业实现精益化管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保持行业竞争力。

点击申请免费试用>>